三国: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_第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5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??只要这一仗打好了,上述的所有问题,都将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??所以小婿才会说,这是曹操送给吕布的大礼。”

    ??光是破局已经足够让人头疼,听你意思不仅可以破局,反而可以借力消化徐州内部问题,匪夷所思……

    ??吕布不由的挪动懒人椅,以便让自己正面林墨。

    ??“简单说来就是八个字,将计就计,请君入瓮。”

    ??林墨看向吕布,挑眉道:“岳丈大人可知曹操送此信给吕布意欲何为?”

    ??“当然是谋夺徐州。”吕布不假思索的说道。

    ??“心里想,可这封信还不足以帮他得到徐州。他只是希望吕布能发兵攻打沛城,最后无论谁胜谁负都必将打破吕、刘两家互为犄角的态势。”

    ??确实如此……

    ??吕布露出恍然表情点头。

    ??“那么,想要破局,就必须把曹军也拉到战场之上。”林墨拿起象征许昌的那块糕点强调道。

    ??“怎么做?”

    ??“曹操最愿意看到什么情况岳丈大人可知道?”

    ??吕布很老实的摇头,林墨笑着继续道:“他最愿意是吕、刘两家大战后,曹军突然出现坐收渔翁之利。”

    ??对对对,我刚才也是这么想的,没来得及说出口,吕布笑的很憨。

    ??“可是由于两地相隔太远,他不敢在事情没出结果前就发兵,若是等前线战报送回许昌再做部署又来不及了,所以他只能等着。”

    ??林墨的分析鞭辟入里,吕布听的越发有兴致,不断变动坐姿。

    ??“若是……”

    ??林墨刻意停顿了一下,勾勒嘴角,道:“吕布明确表示要发兵,只不过要迟上一段时间,岳丈大人猜猜看,曹操还能忍得住吗?”

    ??第六章 林墨破局

    ??“那当然忍不住了,他肯定会派快马杀到前线,就等着吕布和刘备分出胜负,然后一网成擒!”

    ??吕布皱着眉头,露出一抹苦涩,“问题是,如何做到提前告诉曹操吕布会晚上几日发兵?”

    ??这个计划应该是要利用一个时间差来钓曹操。

    ??可怎么造成时间差,吕布却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。

    ??“这还不简单,只要吕布召集文武议兵,明令伐刘,可受粮草所限,出兵日期要推延几天,自然会有人把这个消息传递给曹操的。”

    ??“谁?”

    ??这句话明显是在说徐州城内有通敌之人,吕布无法压制内心的怒火,紧咬着牙关,颌骨凸出。

    ??“徐州城内的世家豪强为什么不愿意依附吕布?”

    ??面对林墨的反问,吕布愕然不语。

    ??是啊,他们中,肯定有人心向曹操。

    ??只要自己当着陈登的面,把攻刘事情敲定,一天之内,世家豪强们就会收到这个消息。

    ??想巴结曹操的人,又怎么可能放过这种天赐良机。

    ??不过,这已经不重要了。

    ??因为林墨解析到这个程度,吕布的心里已经完全清楚了他的计划。

    ??“我明白你的意思,名为对付刘备,实际却是等曹军入瓮。”

    ??吕布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,“唯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,如果这个过程中,刘备主动出击呢,即时吕布岂非要陷入两头作战?”

    ??“不会。”

    ??林墨笃定的拿起代表小沛的桂花糕在吕布面前扬了扬,“只要到了沛城,吕布将那封通敌密函拿出来指责刘备,他就一定不会出城。

    ??因为一旦出城,就等于承认自己通曹;其次,如果他的手中真的有另外的一封信,他就会立刻明白这里头肯定是被曹操或者袁术设计了。

    ??不管是哪种情况,他都更愿意守在沛城里面不出来。”

    ??在林墨有理有据的解说下,吕布豁然开朗,这小子还真不是信口雌黄,他一开始就把一切都设计好了,了不起。

    ??在一刻钟前,他觉得曹操这一计惊为天人,莫说是陈宫和陈登,就算把徐州群贤绑一起也未必能想的出破局之法。

    ??没曾想,林墨一手举轻若重、借力打力,不仅漂亮的瓦解了曹操的阴谋,还反过来利用了对方。

    ??“妙,妙啊,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城府与谋略,昔日韩信用兵只怕也未必过此,好手段,好算计!”

    ??听惯了阿谀之言、吹捧之词的吕布内心难免会有些自傲,平日里更是极少夸人。

    ??可是此刻,他觉得怎么样的誉美之词用在林墨的身上都不过分。

    ??不仅是因为他为自己解了死局,力挽狂澜。

    ??更因为他是自己的未来女婿啊!

    ??我有贤婿林墨,何惧区区曹贼啊!

    ??先前,他是有些懊恼女儿被自己宠坏了,个性太强,就算不选择四世三公的袁家,至少也得是豪强世家才能配得上她,结果选了个贱籍流民。

    ??现在,他只想对吕玲绮说一声,看人真准。

    ??“这么说来,小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